2022年宣武医院变性病高级讲习班成功举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于7月2日-3日线上举办了《神经变性病诊疗新进展及临床研究设计高级讲习班》(项目编号:J37-22-24 (国))。
会议邀请到20余位国内顶尖专家就神经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多个疾病诊疗新进展以及临床研究的新讯息进行精彩讲座。

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是重大科学问题之首  贾建平

本次会议由神经内科元老级专家贾教授开题致辞。贾主任谈到此次科协会议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诊断备受重视,并被评选本次重大科学问题榜首之问。他提到:AD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群健康。出现AD症状的前15至20年,患者脑内就开始出现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的病理性改变,并伴有神经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神经功能损伤等症状,此时为治疗该病最佳时期。

基于Mind-China 队列AD早期干预初步研究 杜怡峰

山东省立医院的杜怡峰教授讲解了基于Mind-China 队列AD早期干预初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对世界是一项挑战,WHO早在2012年就提出应加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可预防的疾病,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开展全社会阿尔茨海默病的宣教。组建全国性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网络,使大多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早期阶段就能被发现,从而实现早期预防。

肌萎缩侧索硬化-额颞叶谱系病  樊东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樊东升教授就肌萎缩侧索硬化-额颞叶谱系病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讲解。樊教授介绍了ALS患者的具体诊断流程:疑诊ALS患者先对标修订的ELEscorial或Awaji诊断标准,明确ALS的诊断;筛查量表ECAS异常,需详细全面的神经心理学、影像学、遗传学检查,最后对照Strong2017修订版诊断标准看是否符合ALS-FTSD。

脑小血管病诊疗研究 徐运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徐运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脑小血管病的诊疗研究。脑小血管病(SVD) : 共有六种类型,通常指累及脑小动脉、分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临床表现为情绪异常、步态异常、排尿异常、脑卒中,痴呆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徐主任介绍的Ⅰ型SVD的主要临床特征:SVD发病率是临床卒中的5~6倍;60%隐匿起病,80%呈进展病程;年龄依赖型的,随年龄增加而增多;VD造成的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最常见VCI;SVD是血管性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VCI人群中90%存在SVD;AD患者中有30%存在SVD。

脑血流低灌注与认知功能损害——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 章军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章军建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脑血流低灌注与认知功能损害,内容主要围绕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章主任介绍了包括血管因素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导致BBB和CVR受损,脑血流储备减少,CVR损伤常发生在静息CBF降低之前;脑储备可能在AD早期就达到了平台期;纵向研究遗传易感性和血管危险因素对神经-血管耦合和CBF 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有助于阐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全面、动态评估遗传易感性和血管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CBF 监测有助于阐明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预测认知障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探讨针对不同阶段CBF的变化进行有效干预方法。

右侧颞叶变异型语义性痴呆 张杰文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杰文教授就右侧颞叶变异型语义性痴呆展开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张教授讲道:右侧颞叶为主的萎缩这一解剖影像概念对应着一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社交情绪语义丧失(包括面容失认)、行为异常(缺乏同理心、冲动、淡漠等等)、记忆障碍等。这些症状组合是因人而异的。结合影像,这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基本属于FTLD范畴,病理上较为统一,并与SD类似。最佳诊断标准仍待验证,临床中此类病人,应注意非语言语义障碍,完善社交情绪的量表检测。

额颞叶痴呆中国专家共识 彭丹涛

中日友好医院的彭丹涛教授对额颞叶痴呆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FTLD是早发性记忆障碍的第二常见病因,约占所有神经退行性记忆疾病的10%。由于诊断困难,加上临床、神经病理和遗传的异质性,确定具有FTLD病理的总人数就变得十分困难,FTLD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范围被低估。因此,额颞叶的诊断及专家共识尤为重要。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  贾建军

来自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贾建军教授为大家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修饰治疗。自噬是有毒废弃物和细胞器降解和再循环的自然细胞机制,但自噬失调损害神经元,引起AD的发生。目前主要研发的DMT(疾病修饰治疗)药物针对以上病理机制。他提到随着AD新型药物Aducanumab的获批,为AD的药物研发开辟新的起点;同时针对Aβ和tau的生物制剂仍是目前主要的研发热点;Lecanemab和donanemab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新型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如TrkA变构剂,TREM2激动型抗体等独特机制有望治疗AD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与听觉系统研究进展 张巍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的张巍教授就阿尔茨海默病与听觉系统的研究进展展开了详细讲解。张教授主要介绍内容包括:AD患者可伴有多种视觉障碍的表现;AD患者的视觉障碍与视觉系统受损有关;AD与视觉障碍相关涉及多种病理生化机制,深入研究可为尽早干预提供靶点;治疗AD患者伴发的眼部疾病可改善认知功能;目前相关治疗的研究结果还需大样本RCT研究加以证实;对AD与视觉障碍相关及机制研究需将关口前移到临床前期和早期,以筛查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干预。

MIBG在P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脱厚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脱厚珍为大家讲解了MIBG在P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IBG对PD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D患者的I-MIBG摄取率较RBD-患者明显减低。MSA患者I-MIBG较正常对照轻度减低,ET患者I-MIBG摄取率正常。

痴呆患者营养管理进展 吕继辉

北京老年医院的吕继辉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痴呆患者的营养管理。她展开讲解了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痴呆患者营养指南,还阐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因素。吕教授提到广义的营养不良既包含营养低下,又包含超重和肥胖。狭义上与“营养低下”同义。而营养不良则是非故意体重减轻、低BMI或肌肉量减少,食物摄入或吸收减少,或由急性病/损伤或慢性病导致潜在炎症引起。而痴呆则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

AD 药物临床试验中国专家共识 魏翠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魏翠柏教授为大家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中国专家共识。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是全球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临床试验是开发 AD 干预新方法关键环节。包括平行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成组序贯设计、加载设计。目前 AD药物试验多采用平行设计方案。AD 对症治疗药物:6-12个月。AD疾病修饰类药物:12-24个月。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阳性药物对照、剂量对照。根据对照试验可分为单臂临床试验、双臂临床试验、三臂临床试验。可分为单盲、双盲、三盲。不设盲法的临床试验称为开放标签实验。随机化可分为固定随机化和动态随机化方法。固定随机化方法又可分为简单随机、分层随机、区组随机及分层区组随机化法。区组随机化是AD 多中心临床试验最常用的随机化方法。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临床诊断标准更新与解读 武力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武力勇教授为大家解读了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临床诊断标准的最新解读。采用基于数据分析和改进的德尔菲法的可靠诊断项目选择程序,减少了任意定义和模糊性。纳入脑电图和/或MRI检查结果作为排除项明确家族史,仅限于可能的器质性失眠相关症状。

MSA的MDS新诊断标准  毛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毛薇教授就MDS新版多系统萎缩症的标准为大家做了详细解读。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人发病、散发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是不同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综合症、小脑综合症、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皮质脊髓束损害的不同组合,其病理特征是聚集的少突胶质细胞中α-synuclein积累形成胶质细胞包涵体(GCls)及神经元丢失(主要发生在纹状体和橄榄脑小脑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的语言功能障碍 周爱红

宣武医院的周爱红教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病例,由此病例开展了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深入浅出的讲解。先天有机酸代谢 异常中常见的一组疾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 酶A变位酶缺乏或其辅酶钴胺素(VitB12)代谢缺乏,导致了大量甲基丙二酸在体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导致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多系统损害。MM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在婴幼儿 起病,表现为喂养困难,发育迟滞,癫痫,视网膜色素 变性和血液系统以及肾脏损害。晚发型可能由于部分酶活性的缺失,病程相对为良 性过程,对治疗的反应明显好于早发病例。

痴呆的诊治思路 王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王伟教授就痴呆相关疾病的诊治思路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讲解。痴呆(Dementia)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变性病包括:AD、FTLD、DLB、PDD等。非变性病为:VaD、脑积水、感染等。而对痴呆的诊断,目前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痴呆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痴呆的临床诊治思路主要是: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辅助检查、初步判断痴呆类型和病因、判断是神经变性痴呆还是非变性痴呆。

帕金森病的预警 刘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刘军教授就RBD转化帕金森病的预警开展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刘教授指出:PD预警的重要性:为疾病的修饰治疗准备;PD早期鉴别诊断的重要性:预后的判断和病情监测;需要更多前瞻性和多中心的研究。

朊蛋白病临床研究新进展 孙莉      

吉大一院神经内科的孙莉主任讲解了朊蛋白病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朊蛋白病(PrDs)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病原体朊蛋白的感染所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内正常朊蛋白(PrPC)变构成致病性朊蛋白(PrPSC),在神经元及非神经细胞中异常聚集,进而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主要有散发性、遗传性和获得性三种表现形式。

帕金森病诊治全程管理 王丽娟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王丽娟教授对帕金森病诊治的全程管理做了详细讲解。王主任提到帕金森病目前是我国慢性病防控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全球发病率持续增长,需终身治疗;目前我国PD患者260万,占世界PD总数50%预计2030年将近500万,居世界第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其团队也在为克服这一难题持续努力:建立全程管理模式;筛选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及技术,优化治疗方案;制定或更新临床指南与路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AD外周标志物研究进展 贾龙飞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龙飞教授介绍了AD外周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6.04%,患病人数1507万,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为15.54%,患病人数已达到3877万。对AD的早期诊断迫在眉睫,而外周标志物则是AD早期诊断的突破点。贾教授提出的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可提前5-7年预测AD,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表明外周血神经源性的外泌体突触蛋白可以作为AD无症状期的生物标志物,这对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AD早期或无症状期的有效诊断可以为AD的超早期干预赢得时间,增加治疗的有效性,降低疾病发病率。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电生理研究新进展 黄朝阳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黄朝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电生理研究新进展的精彩讲解。

路易体痴呆诊疗新进展 于跃怡

宣武医院的于悦怡教授就路易体痴呆诊疗的新进展做了详细解读。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病之一,有研究认为DLB的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在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中居第二位,其主要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和类似帕金森病(PD)的运动症状,主要病理特征为路易氏体(Lewy body,LB),其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及脑干。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早期诊断 王芬

宣武医院的王芬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额颞叶变性为病理学术语,而额颞叶痴呆则为以早发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并从病理、基因和临床等方面介绍了该病症。最后王教授又为大家讲解了从1994年-2011年间的四个不同版本的诊断标准,以及目前该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痴呆的非药物干预 邢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邢怡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认知训练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中干预组使用了计算机化多认知域认知训练:患者每天训练半小时,每周5天,连续7周。内容包括加工速度、注意力、感知觉、长期记忆、工作记忆、计算、执行控制、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对照组:固定难度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为加工速度和注意力两方面。研究结论:首次通过严格的RCT研究的方式证实计算机化、多认知域、适应性认知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DMN与ECN网络间的连接显著增强,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提示神经可塑性是认知训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内在机制。

本次研修班,在线学员人数超过10万余人次。会议期间,学员在认真听课,在留言板积极提问,针对讲授内容和专家做了深入的探讨。在留言板中的讨论下,本期研修班圆满落幕,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期研修班内容丰富详实,非常受益,同时也提出了下期想听的内容,期待下一期研修班的召开。

来源:认知论坛公众号